Skip to content

小tips

包命名

为什么Android或者Java的这些包习惯都叫com.xxx.xxx?

​ 因为域名在全球是唯一的,我们常常的命名习惯是域名反写+项目名,这样可以保证包的唯一性,因此maven仓库、发布安卓或者桌面应用不会存在潜在的命名冲突问题,同时也见名知义

为什么包名全小写?

​ 第一个原因是命名规范和惯例问题,第二个原因是第一个原因的一个具象化windows大小写不敏感,Linux大小写敏感,如果使用驼峰之类的命名法,会导致命名冲突(比如MySQLwindows就不区分大小写,但是Linux又区分了)

比如我在开发的一个项目叫iTime,我的域名是bugdesigner.cn,可以命名成cn.bugdesigner.itime

分辨率

在开发时候

MySQL建表

为什么使用varchar的时候喜欢使用varchar(255)?

​ 因为,在Mysql5.0.3之前,varchar的最大长度是255字符,这是由于长度前缀使用了一个字节存储长度信息。但是在5.0.3版本以后,varchar的最大长度是65535字节,如果超过了255,那么长度位就需要两个字节来存储。事实上,在超过255以后,使用65535还是256,对于空间的占用基本没有区别了,但是一般还是2的倍数有助于稍微提升性能。节省空间只需要记住255这个时间点即可

​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Mysql4.1版本以后,varchar(n)中的n代表字符数而非字节数,这就意味着汉字并不需要根据字符集换算。比如:

假设字段类型为varchar(255),业务需求需要存储汉字,使用utf8mb4编码且存储满后,占用的空间是255*4+1=1024字节。(Mysql8.0以后默认编码集是utf8mb4)

Restful命名规则

目前的HTTP API接口设计基本都是Get、Post一把梭。随之衍生的就是不清晰不规范,一般开发的时候还是推荐遵循Restful风格,主要规定是URL标识资源路径、方法标识操作

  1. 使用名词而非动词。如添加用户传统方式是POST: /user/update、restful就是PUT : /users

  2. 使用复数形式。保持直观性和一致性,如/users而非/user

  3. 使用路径标识资源层级关系。

    除了对单一资源的简单操作,往往还需要进行一些复杂操作,比如查询某一特定用户的订单、某一用户加入队伍等,用到了层级关系。URL如:

    • /users/{userId}/orders (GET) /users/{userId}标明主资源为用户、orders为与用户关联的子资源(订单)、GET表示查询与用户关联的订单
    • /teams/{teamId}/members (POST) /teams/{teamId}标明是主资源为队伍、members表示操作的队伍的成员、POST表示添加成员
    • /users/matches (GET) 匹配推荐的用户伙伴列表
  4. 资源列表的查询使用查询字符串。如/users?role=admin 表示查询所有管理员用户

  5. 尽量保证简单。路径参数{id}在Restful API中非常常用,因为其比路径参数更加清晰。在其他时候如获取个人信息也不用传递个人id,因为这个id一般都是在session|token|jwt中存储

单例模式的双检锁实现

为了性能要求,我们常常需要单例模式进行对象的创建。但是在多线情况下,还是会创建多个对象,带来一定程度下的性能损耗,单例模式中相对高大上的一个方法双检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java
public class MetaManager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Meta meta;	// 保证线程内存共享,不重复初始化 

    public static Meta getMetaobject() {
        if (meta == null) {
            synchronized (MetaManager.class) {
                if (meta == null) {
                    meta = initMeta(); // 一个初始化方法
                }
            }
        }
        return meta;
    }

    private static Meta initMeta() {
        // 初始化 Meta 对象的逻辑
        return new Meta();
    }
}

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锁不加在外面,还需要外层进行判断呢?

这个是因为性能开销的缘故,在每次调用getMetaObject时,如果加在最外层,在已经初始化完成以后,还是变成同步方法,降低性能。在外层判断meta对象以后,如果已经被初始化,可以直接退出而不需要等待锁

开发中保证代码健壮性的常见习惯

健壮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是软件开发的常见原则。

  1. 用户输入的参数做校验
  2. 完善异常处理,比如银行转账异常一定要有错误日志或者告警
  3. 调用第三方API有重试机制
  4. 有降级处理,如果参数错误或系统宕机了有兜底的策略

常见的设计模式

学术上定义分为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

  • 单例模式

    避免重复创建对象,优化性能

  • 策略模式

    根据不同的情况定义不同的策略,类似于switch-case。如OJ系统中根据不同编程语言分配时间和空间

  • 模版方法模式

    不同情况但是有标准固定的工作流,每一步可以抽象成一个方法,但不要重复计算。如在不同系统复制文件并处理都是标准的几步,在实现时继承模版的步骤,可以选择性的修改某一步(即重写方法)。

  • 命令模式

    命令行程序的开发。遥控器遥控电视案例。

  • 代理模式

    在业务流程中间又加了一层。打日志、参数校验。卖手机送盆

  • 适配器模式

    调用其他系统API,需要对不同参数做适配。

  • 建造者模式

    构建复杂对象时,逐步指定创建的类型和内容,分离构造过程和表示。Java给对象属性赋值

算法篇

Hash表中的链表拆分和索引计算

索引计算时,给定一个hash值,假定哈希函数为hash与数组长度的余数,余数即为索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位运算,一种是直接取余

位运算的公式为hash值&(数组长度-1)。

例如:

hash值为17,数组长度为8。位运算的过程为

00010001&

00000111

因为位运算的规则是与1运算保留位、与0运算均为0,因此上述17&7的结果应该是00000001,即为1,这样可以更加高级且高效的求解余数。规律是保留原二进制的后n位,n=log2(数组长度)


链表拆分部分也是应用到了位运算。链表拆分是哈希表在数组长度不够动态扩容时触发的,由于之前链表的部分节点根据哈希函数重新计算后是可以分配到哈希表的不同数组槽中。在默认的JDK实现中(即负载因子固定),固定是a、b两个链表

hash&旧数组长度=0时该节点的链表不变、hash&旧数组长度!=0时节点挂载位置为arr[i+旧数组长度]

为什么=0?假设hash值一个为1,一个为17,数组长度从8->16

n=5 00010000(16)跟下面的两个二进制数字按位与

00000001 结果为 00000000

00010001 结果为 00010000

上面这两个hash按位与时候保留的是倒数第n位的数字,如果倒数第n位=0,代表hash值小于原数组长度,反之大于原数组。对于大于原数组长度的节点,当然可以给他分配到扩容后的数组槽中。其中n=log2(新数组长度)+1

当然,上面的都可以使用直接求余来计算,但是位运算相对性能高一点且B格更高。并且位运算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比如数组长度必须是2的倍数、扩容时遵循JDK的扩容逻辑

Last updated: